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得传递与灌输是一方面,主要是为迎合应试教育制度,从个体成长和发展来看,这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一个能力集合,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来实现这些能力的形成,或者使能力集合变得更加充实饱满,是学生接受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和目标。 基于此,本文将对借助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来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小学数学 培养分析能力 深挖教材
  • 简介:摘要:语文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课程,是现代小学生所必备的基本课程之一,学好基础语文课程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据实际的分析发现,语文课程的教育中一直遭遇着诸多困难,导致学生很难提升口语表达水平。所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给学校语文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为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基础。

  • 标签: 小学语文 培养 学生 口语表达能力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校内教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选择,但是,分级管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有待完善和优化。本文尝试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对高校教务分级管理的现状、改革设想和管理实务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

  • 标签: 教务管理 二级管理 优化设想 实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西药在老年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实施西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择6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从不良反应类型、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对应的临床防治对策。结果 6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主要体征为消化系统问题占比为33.3%;神经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心血管系统问题占比为16.7%;全身性损害占比为10.0%;其他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为11.7%。主要药物类型包括抗菌药物占比为25.06.7%;神经系统药物占比为21.7%;消化系统药物占比为18.3%;内分泌药物占比为10.0%;心血管药物占比为6.7%。药物给予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占比为55.0%、口服给药占比为40.0%及肌肉注射占比为5.0%。结论 在老年人治疗中,医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并通过精准的宣教帮助老年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西药 老年人 不良反应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早产儿的医院内营养状况及发生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BPD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将纳入患儿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其营养状况及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BPD极早产儿225例,EUGR组143例(63.6%),非EUGR组82例(36.4%)。EUGR 组出生体重低于非EUGR组(P<0.001),两组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轻、中、重度BPD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比70.8%比90.7%,P<0.001)。与非EUGR组相比,EUGR组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较低(47.6%比63.4%,P=0.022),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较长(P<0.05),加奶速度、体重增长速率较慢,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BPD、出生体重<1 000 g、喂养不耐受是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具有预测作用;体重增长速率>13 g/(kg·d)、产前足疗程使用激素是EUGR的保护因素。结论应提高极早产儿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出生时谨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重视BPD极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提高体重增长速率,对降低BPD极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宫外生长迟缓 极早产儿 营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家系中2例双胞胎新生儿因CYP21A2基因突变导致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分析2019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因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双胞胎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排除其他酶缺陷;后采用Sanger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检测技术(QPCR),对CYP21A2基因外显子区域检测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为治疗方式及后期随访提供精准的理论依据。结果2例患儿均为足月小样儿,在生后因"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灰暗"收入新生儿科治疗。患儿均因生后呼吸衰竭、肺出血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2例患儿体格检查均发现全身皮肤灰暗,阴囊色素沉着明显。在生后12 d同时出现喂养困难、呕吐等肾上腺危象的表现,电解质检查为高钾、低钠血症,17-羟基孕酮、雄烯二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均明显高于正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未见异常,Sanger测序和QPCR测序结果为CYP21A2基因8号外显子上的两个纯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955C>T(p.Gln319*,Hom),c.1069C>T(p.Arg357Trp,Hom);QPCR结果为3号外显子杂合缺失(EX3 DEL,Het)。患儿父亲为8号外显子的2个突变位点携带者,母亲为3号外显子缺失的携带者。结论由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YP21A2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由于该病生后不久即表现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失盐型出现明显的高钾、低钠血症,危及生命,对疑似本病的患儿,应积极给予基因及家系筛查,以便于早期精准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1-羟化酶缺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家系中2例双胞胎新生儿因CYP21A2基因突变导致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分析2019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因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双胞胎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排除其他酶缺陷;后采用Sanger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检测技术(QPCR),对CYP21A2基因外显子区域检测点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为治疗方式及后期随访提供精准的理论依据。结果2例患儿均为足月小样儿,在生后因"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灰暗"收入新生儿科治疗。患儿均因生后呼吸衰竭、肺出血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2例患儿体格检查均发现全身皮肤灰暗,阴囊色素沉着明显。在生后12 d同时出现喂养困难、呕吐等肾上腺危象的表现,电解质检查为高钾、低钠血症,17-羟基孕酮、雄烯二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均明显高于正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未见异常,Sanger测序和QPCR测序结果为CYP21A2基因8号外显子上的两个纯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955C>T(p.Gln319*,Hom),c.1069C>T(p.Arg357Trp,Hom);QPCR结果为3号外显子杂合缺失(EX3 DEL,Het)。患儿父亲为8号外显子的2个突变位点携带者,母亲为3号外显子缺失的携带者。结论由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YP21A2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由于该病生后不久即表现为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失盐型出现明显的高钾、低钠血症,危及生命,对疑似本病的患儿,应积极给予基因及家系筛查,以便于早期精准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1-羟化酶缺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标签: 婴儿,早产 神经发育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 预后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