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LUTS)、尿潴留及血尿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接受PAE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UTS患者85例(60例单纯LUTS+25例LUTS合并血尿),尿潴留患者52例(50例单纯尿潴留+2例尿潴留合并血尿),单纯肉眼血尿患者3例,随访24个月并评价PAE临床成功率。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PAE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前列腺体积(PV)的差异,2个特定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结果85例LUTS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的IPSS、QoL评分及PV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3%(81/85)、91.8%(78/85)、87.1%(74/85)、83.5%(71/85)。52例尿潴留患者术后30 d内尿管拔除率98.1%(51/52),平均拔管时间(6.8±3.7)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1%(48/51)、92.2%(47/51)、88.2%(45/51)、84.3%(43/51)。血尿患者术后平均肉眼血尿消失时间(3.4±2.5)d,术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90.0%(27/30)、83.3%(25/30)、80.0%(24/30)。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源性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潴留及血尿中期内均是有效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栓塞 下尿路梗阻症状 尿潴留 血尿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 h时间窗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26例院内和167例院外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发病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性别,院内卒中与院外卒中按1:2进行倾向性配对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术后90 d预后的差异。匹配后,26例院内卒中和52例院外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院内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比例低于院外患者(11.54%和46.15%;χ2=9.176,P=0.002)。院内卒中患者更常见合并心功能不全(19.23%和3.85%;χ2=5.022,P=0.038)。院内卒中和院外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比例分别为84.62% (22/26)和75.00%(3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 0.312)。院内外卒中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0.77%(8/26)和46.15%(2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6 ,P=0.145 )。院内外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38%(4/26)和17.31%(9/52),90 d死亡率分别为23.08% (6/26)和19.23%(1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99;χ2=0.157,P= 0.69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后6 h时间窗内,院内、外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 标签: 脑缺血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倾向性匹配 院内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置入与引流管置入治疗恶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3例恶性BAS患者。其中19例患者接受了SEMS(支架组)治疗,其余14名患者接受了引流管置入治疗(引流管组)。技术成功定义为将支架或引流管成功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临床成功定义为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与基线水平相比降低20%。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支架或引流管的通畅时间和总体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技术成功。在支架组中,15名患者放置了1个支架,另外4名患者放置了2个支架。两组的临床成功率相似,支架组94.7%(18/19),引流管组92.9%(13/14)。两组均没有严重并发症。支架/引流管的中位通畅时间支架组(130 d)显著长于引流管组(61 d,P=0.001)。支架组(159 d)的中位生存期也明显长于引流管组(65 d,P=0.003)。结论支架置入治疗恶性BAS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存活期显著长于引流管置入治疗恶性BAS,SEMS放置可能优于引流管置入。

  • 标签: 恶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自膨式金属支架 引流管 通畅时间 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