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40年前,我参加了1978届全国统一的研究生考试。我是它的目睹者、亲临者。要说'扩招',这是一次真正必需的'扩招'。那时候,'白卷先生'的梦魇还未完全退去,人们尚有余悸,但是进行'四个现代化'的潮流(人潮、心潮、思潮)更为汹涌。这次考试对于国家来说,是将'文革'十年积压的人才按照一个公平、公开的原则,一个相对恒定的知识标准,破格选拔出来,意义十分高远。对于我个人来说,从此跨入了另一人生

  • 标签: 回想考研 择路 路回想
  • 简介:那日得富仁不幸消息的时候,我不是吃惊,而是无言,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我觉得世上安排生命实在太无道理,我比他还大几岁,我还苟活着,他却走了。本来我去南方避冬刚刚回京是预备去看他的,还在犹豫(传说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怕看的人多了反会惊动他,其实富仁始终是清醒的),遗憾就此铸成不可挽回。我和他是同时代的人,兔死狐悲,仿佛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跟着逝去了一般。

  • 标签: 富仁 庄严悼 悲哀庄严
  • 简介:说现代文学馆已经走过了辉煌14年的历程,是从它1985年正式开馆算起的。实际上,它还有近4年的筹备时期。我本人于1981年的年底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那时已有了文学馆的筹备委员会。我是学现代文学的,也就明确地到了这个筹备组织。所以论起来,我的一部...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巴金 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作家 书信集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有些青年同学不大能欣赏沙汀解放前的作品.总觉得他的小说写得阴、窄、涩.这么多阴森可伯的旧中国的黑暗画面,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题材又几乎全出自于川西北的穷乡僻壤.语言有点艰涩,缺少年轻人喜爱的那种抒情气息,就象一枝笔没有蘸饱墨彩似的.但是,这不是正确读沙汀的方法.如果说好作品最需精读,那么,谈沙汀的东西尤其不能一掠而过.茅盾深知个中滋味,他是最早赏识、奖掖沙汀的人.远在一九三二年评价沙汀的第一个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时便说过:“假若你耐心地读了一遍,再读一遍.你闭眼默想,你就能感到那真实的生活的图画,如同你亲身经历过.”真的,这样你就会感到他的“阴”,实在

  • 标签: 沙汀 创作道路 张天翼 艺术个性 在其香居茶馆里 个中滋味
  • 简介:我读从文家书,对他五十年代中后期写自沪上的几封信很感兴趣。一个发起过京海论争的京派作家,在远离这个大都会这么多年之后,是上海改变了,还是他改变了呢?沈从文似乎还是沈从文。他的感受是"我过去不欢喜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不欢喜"(1957.4.30致张兆和)。但这次他把上海是落实在纸面上了,活的,一支生花妙笔描述了他眼中的城市情景。你可以具体触摸到他不喜欢的究

  • 标签: 沈从文 张兆和 五十年代 上海人 京派作家 城市形象
  • 简介:茅盾有一篇题目稍长的短文,我二十多年前读时就不禁心头一喜。其实他说的是件让人一点也乐不起来的事。是回忆他中小学的生活,说教图画、国文的老师如何“先立定了格局”,把他们引入一味临摹《芥子园画谱》、学庄(子)学韩(愈,不是“韩流”)的套子里面。题目叫做《我曾经穿过怎样紧的鞋子》。

  • 标签: 鞋子 《芥子园画谱》 “韩流” 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