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对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所具有的实际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6年收治的肾脏生化检查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试验组患者实施分级检验。记录两组患者检验所得数据,进而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讨论。结果在对于胱抑素C(CysC)阳性检出率上,两组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检验方式,分级检验具有更大的优势。分级检验方式的临床应用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分级检验能明显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是患者后续能接受到科学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肾脏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宣传推广。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級检验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生化室接受生化检验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在生化检验前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对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同时检验前过程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关节,对临床生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影响生化治疗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检验仪器的准确性、检验方法的科学性、人员的样本采集质量、患者的心理素质、医生的申请单的正确性等等,为此强化生化检验前过程的检验环节有助于提高临床生化检验效果,提高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 标签: 临床生化 检验前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的作用以及措施。方法本院于2010年起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实施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总结其有效措施,并将实施该措施前后5年时间内本院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前甲状腺功能检验变异指数为(56.2±4.8),血清胰岛素(INS)为(68.6±5.7),C肽(C-P)指数为(62.5±2.9),胰岛素抗体(IAb)指数为(58.3±4.8),甲胎蛋白(AFP)指数为(46.5±4.5),癌胚抗原(CEA)指数为(61.4±6.8),钙125指数为(52.6±4.2),钙199指数为(48.6±5.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指数为(61.5±3.5),高于实施后的(31.3±3.5)、(39.5±5.1)、(38.2±3.5)、(26.5±3.3)、(24.8±3.6)、(40.5±3.5)、(30.2±3.8)、(28.5±3.9)、(3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中实施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并减少变异情况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作用与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分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100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随机分为室温检测组及冷藏检测组,两组标本分别于0.5h后、2h后检验及4h后检验。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可受温度及检测时间的影响,且随着检验时间的延长,结构所受到的影响将变大。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应尽量能够及时送检,以减少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温度 时间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50份,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主要从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知,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应用的多少和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时间和条件等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人员应该加强对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的重视,并予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标本的保存方法,从而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检验结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3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并比较观察组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与病程关系。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白细胞脂酶、尿隐血、尿糖、尿酮体、尿蛋白6项尿常规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患者13例,蛋白尿+~++11例(84.61%),蛋白尿+++2例(15.38%),严重比率为15.38%;病程在5~10年的患者28例,蛋白尿+~++16例(57.14%),蛋白尿+++12例(42.85%),严重比率为42.85%;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23例,蛋白尿+~++8例(34.78%),蛋白尿+++15例(65.21%),严重比率为65.21%;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9例,蛋白尿+~++2例(22.22%),蛋白尿+++7例(77.78%),严重比率为77.78%;随着病程延长,蛋白尿的严重比率上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定性检验蛋白尿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为临床诊断、筛查、分析糖尿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尿常规定性检验 蛋白尿 糖尿病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