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西宁市城北区为黄土丘陵,侵蚀切割强烈,沟深坡陡,土体稳定性差,在暴雨、洪水的作用下,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泥石灾害。通过分析泥石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的基本特征及危害,为泥石防治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小酉山泥石流片区 基本特征 成因分析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椎病X线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病例74例,观察其X线平,对结过作分析。结果74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异常等明显X线平特征。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X线平片 影像特点
  • 简介: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近年来,我国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新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内容。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新思路、新方式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 标签: 西夏区 宣传思想工作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工作 银川市 政府职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8月-2022年8月来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后输入电脑随机分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口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实施,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时间指标更短,指标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层医院 阑尾炎 小切口手术 并发症 术后恢复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切口不对称重睑修复整形术临床效果,分析并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重睑手术患者74例,使用电脑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切口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拆线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使用切口切开重睑术比常规重睑术在临床上更受医师和患者的认可,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小切口 治疗效果 重睑术
  • 简介:摘要:根据目前心衰患者管理现状以及患者与医生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目前开发和使用条件应用Springboot,JavaScript,Mysql等技术,通过Eclipse、微信开发者工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信程序的心衰患者管理系统。

  • 标签: 微信小程序 心衰 患者管理
  • 简介:作为"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青岛保税,累计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多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1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9家,区内职工3万余人,外国从业人员近1000人。就是这样一个,

  • 标签: 保税区构建 和谐劳资关系 构建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锚定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Castor支架治疗的TBAD患者25例,入选病例近端健康锚定均≤15 mm,根据术前CTA检查及术中造影选择支架型号,记录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37.8±35.8)min,平均出血量(52.8±24.5)ml,术中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贴附后内漏消失,分支支架狭窄2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消失。中位随访时间14.6个月,随访期间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胸主动脉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应用Castor支架治疗近端锚定不足的TBAD简单易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由于既往直肠癌根治手术,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盆腔器官毗邻结构,复发肿瘤组织与盆腔内结构分界欠清,常规CT检查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较差,对于实施放疗前准确的靶勾画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探索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病灶靶勾画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或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MRI和CT及病例信息完整的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图像中勾画出的患者骶前复发的肿瘤区域(GTV),包括骶前复发病灶(GTVT)和转移淋巴结(GTVN),计算出GTV体积,测量肿瘤边界及径线等指标,比较在MRI和CT两种影像方法中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在CT中勾画测量所得GTV体积均大于MRI,其中GTVT-CT中位体积为67.86(范围5.12~234.10)cm3,明显大于GTVT-MR的43.02(范围3.42~142.5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8,P<0.001)。CT与MRI勾画的GTVN值分别为(0.43±0.11)cm3和(0.40±0.10)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132)。在CT图像中勾画的骶前复发病灶的各边界及径线的均值均较MRI图像中所勾画的边界大,其中GTVT的上下径CT和MRI分别为(6.66±2.92)cm比(5.17±2.40)cm(t=5.466,P<0.001),前界分别为(3.24±2.51)cm比(2.69±2.48)cm(t=4.685,P<0.001),前后径分别为(4.92±2.02)cm比(4.04±1.57)cm(t=6.210,P<0.001),左界分别为(3.05±1.00)cm比(2.64±0.78)cm(t=2.561,P=0.016),右界分别为2.66(0.00~4.23)cm比1.82(-1.10~3.59)cm(Z=-3.950,P<0.001),横径分别为(5.01±1.78)cm比(3.82±1.29)cm(t=4.64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前向脏器受累如肠管、前列腺、膀胱以及后向骶骨受累范围的判断方面,MRI显示优于CT。15例患者根据MRI所指导的靶制定放疗计划并行放射治疗,10例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MRI图像中所勾画的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病灶的GTV较CT,MRI对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的判定较CT显示更清晰,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从而指导放疗的准确实施。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细胞肺癌(NSCLC)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9年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NSCLC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和分析指标为中位生存期(mOS ),其中mOS1表示从确诊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开始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复发和/或转移开始接受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至出现肿瘤耐药的时间,mOS2表示从确诊腹膜转移开始至死亡或随访终点的时间。结果共收集5例患者,均为异时性转移,第一代TKI治疗耐药后出现腹膜转移。耐药后再次基因检测发现EGFR T790M突变阳性3例。mOS1:总体为14.4个月;EGFR 19外显子突变者为18.8个月,21外显子突变者为16.3个月,18外显子突变者为15.6个月。mOS2:总体为7.5个月;EGFR T790M突变阳性者为10.4个月,EGFR T790M突变阴性者为5.2个月;接受靶向治疗联合血管抑制剂治疗者为12.6个月,单纯靶向治疗者为9.3个月,血管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者为6.2个月,单纯血管抑制剂治疗者为4.2个月。结论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腹膜转移后再次行基因检测非常必要,靶向治疗联合血管抑制剂治疗策略可能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癌 腹膜转移 预后
  • 简介:2016年天津市中考试题第18题第(Ⅱ)小题,以网格为载体,借助无刻度的直尺,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作图的要求统领下,既考查了学生利用网格,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有效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精准表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 标签: 中考试题 数学语言 思维能力 网格线 构造法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