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糖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回复时间和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干预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日间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175例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96例和对照组4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精细化管理。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较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的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收的332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地奥司明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上的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肿胀的患者实施地奥司明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下肢肿胀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肿胀 地奥司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岁(范围:32~79岁)。个体化选择动脉血管移植物并制定手术策略,其中使用左胸廓内动脉207例,右胸廓内动脉38例(双侧胸廓内动脉37例),桡动脉187例(18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2.6±0.7)支(范围:2~4支)。非体外循环CABG占98.1%(204/208)。将患者分为双侧组(37例,使用双侧胸廓内动脉加或不加桡动脉)和单侧组(171例,仅使用一侧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估算远期全因病死率、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为1.4%(3/208),MACCE发生率为1.9%(4/208),出血二次开胸发生率为0.5%(1/208),深部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8),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双侧组与单侧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MACCE、出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P值均>0.05)。术后随访(5.4±2.8)年(范围:0.2~10.9年),1、5和10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2.3%、3.4%和6.9%,MACCE发生率分别为3.9%、11.2%和28.5%,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0.4%、3.7%和11.9%。年龄>65岁是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1.125,95% CI:1.050~1.205,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全动脉化CABG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定位在颅内血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定位引导探查,术后经颅骨缺损处对术区进行动态监测。结果41例患者均在多普勒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多普勒对病灶的发现率达到100%、24h内复查头颅CT,26例消除血肿90%以上,15例清除血肿80%,72h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为92.7%。但其回声的不明显使得彩色多普勒在颅内血肿的急性期显示为混杂强回声团,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颅内出血较好的辅助手段,两者对于诊断颅内出血各具特点,互有利弊,笔者建议两者多普勒与CT检查联合应用于颅内出血,为临床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我们研制了内置可调撑开式悬吊拉钩应用于经口腔前庭免充气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顺利完成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含部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23例,与前期混合空间法的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57例相比较,免充气组患者手术时间[(144.6±18.1) min],与对照组[(159.9±34.2)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术中出血量[(50.22±18.92) ml比(52.37±14.64) ml]、术后引流量[(83.30±28.74) ml比(83.72±32.28)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52±0.43) d比(4.01±0.7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为在可调撑开式悬吊拉钩协助下行免充气单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手术空间维持良好、烟雾干扰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分切除中鼻甲腋部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是否进行部分切除中鼻甲腋部的鼻内镜手术,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行部分切除中鼻甲腋部鼻内镜手术,比较组行保留中鼻甲腋部鼻内镜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额窦口通畅率、鼻息肉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额窦口通畅率为95.0%,明显高于比较组的75.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患者的鼻息肉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调强放疗(Hy-IMRT)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的94例曾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需要术后放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y-IMRT组(观察组)47例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对照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自靶区的剂量及相关放射物理学参数、放疗期间及放疗后不良反应、放疗前后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95%的靶体积所得到的剂量(D95%)[(4 945.6±36.1)Gy比(4 754.0±35.6)Gy]、靶区适形度(CI)(0.7±0.1比0.5±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大于110%处方剂量的靶体积(V110%)[(1.6±0.5)cm3比(8.4±1.2)cm3]、大于105%处方剂量的靶体积(V105%)[(19.3±3.5)cm3比(26.6±5.6)cm3]、不均匀性指数(HI)(1.1±0.1比1.3±0.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急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53.2%(25/47)比74.5%(35/47)]、骨髓抑制发生率[40.4%(19/47)比70.2%(33/47)]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IL-6、TNF-α、CD8+水平均较放疗前增高(均P<0.05),CD4+、CD4+/CD8+水平均较放疗前降低(均P<0.05);放疗结束时,观察组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34.04%(16/47)比42.55%(20/47)]、远处转移率[25.53%(12/47)比38.30%(18/47)]及死亡率[14.89%(7/47)比19.15%(9/47)]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3DCRT,Hy-IMRT对改良根治术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急性皮肤不良反应、骨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乳房切除术,改良根治性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上结肠癌继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措施,选择施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并探讨其施用后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于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诊治,80例结肠癌继发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划分(随机数字表法)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施用常规手术治疗措施,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施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结果 在进行治疗之后,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所得数值更高,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所得数值更低,有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结肠癌继发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施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少,其预后效果相对更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结肠癌继发肠梗阻 治疗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在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 NIHS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情况,降低并发生发生情况。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 护理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疗效。 方法:选 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 。 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 3个月的膀胱残余尿量及 IPSS评分 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对照组 IIEF-5评分较术前降低, 组间对比观察组 IIEF-5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勃起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手术时间、观察组 IIEF-5术前术后评分、两组患者性欲减退及逆行射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于老年 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且远期效果更佳,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 手术;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 TURP; PKRP 近来,前列腺增生 (BPH)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研究表明 [1],约 1/10的 BPH患者存在膀胱结石。目前对于 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多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此术式可有效解除患者尿路梗阻情况,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然而其术后发生电切综合症风险较高,易损伤患者性功能 [2] 。近来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PKRP) 因为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身体情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创伤的老年患者。 但是对于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分析了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病人的疗效、安全性及性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选择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10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 6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年龄 60~80岁,平均( 72.82±4.36)岁;对照组年龄 60~81岁,平均( 73.13±3.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前列腺增生程度及质量、膀胱结石大小及 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 1.2 治疗方法 1.2 .1观察组: 本组实施 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采取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离子双极电切系统 (英国 Gyrus Medical公司 ) , 功率 160 W , 电凝功率 60W。将膀胱镜及输尿管镜置入患者尿道,观察膀胱结石情况,于输尿管镜操作操作通道置入钬激光光纤 , 生理盐水盥洗,碎石,以 Elik冲洗器将碎石冲吸出 , 再次置入膀胱镜检查膀胱无出血、穿孔及结石残留后 , 应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进行切除术 , 在膀胱颈 6点位置应用等离子电切环作一深达精阜的标志沟 , 然后从标志沟切除双侧叶,先从近侧分离内括约肌 , 向远端直至被膜,修正前列腺尖部 , 以同样手法切除中叶。术中严格止血,避免损伤外括约肌。退出电切系统,确认排尿功能良好,留置 Foley三腔气囊导尿管,采用生理盐水不间断冲洗膀胱 2-4天。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

    1.2 .2对照组:本组实施 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及钬激光碎石方法同实验组。采用德国 Wolf电切镜 , 功率 180~240 W, 电凝功率 60W。探查膀胱,若以中叶增生为主,在膀胱颈 5-7点位置开切,首先切除深达精阜的标志沟槽 , 再顺行切除 5~7点位置间组织;若侧叶增生为主,则在 1点或 11点部位开始切割至精阜旁,切割深度尽量达前列腺外科被膜。术中严格止血,避免损伤外括约肌。退出电切系统,确认排尿功能良好,留置 Foley三腔气囊导尿管,采用生理盐水不间断冲洗膀胱 2-4天。常规抗生素抗感染 。

    1.3 观察指标 [3 ] ①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② 术后残余尿量及前列腺症状: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 3 个月膀胱残余尿量,采用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IPSS) 评估前列腺症状 , 分数越高表示前列腺症状越严重。③性功能: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5(IIEF-5) 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的勃起功能 , 分数越低表示勃起功能越差。记录患者勃起障碍、逆行射精及性欲减退情况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 ±标准差 (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对照组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表示,采用 x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性碎石成功,随访 3个月,两组均无失访患者。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详见表 2 . 表 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留置尿管时间( d) 观察组 30 106.15±14.32 95.52±14.25 5.28±1.31 对照组 30 107.22±15.56 106.28±10.34 10.49±2.02 t 32.094 18.772 22.005 P P< 0.05 P< 0.05 P< 0.05 2.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3个月膀胱残余尿量及 IPSS 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 3个月的膀胱残余尿量及 IPSS评分 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详见表 3 . 表 3.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3个月膀胱残余尿量及 IPSS评分对比 ( X±S) 组别 n 膀胱残余尿量( ml) IPSS评分 (分) 术前 术后 3月 术前 术后 3月 观察组 对照组 30 178.25±21.42 38.25±12.4 30.02±3.23 10.02±1.23 30 179.29±23.23 49.29±13.23 29.92±2.17 15.92±2.17 t 3.094 21.009 0.873 12.984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2.3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对比 观察组 IIEF-5术前术后评分、两组患者性欲减退及逆行射精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勃起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详见表 4 。 表 4. 两组患者性功能对比( n, ) 组别 n IIEF-5评分 (分) 勃起障碍 性欲减退 逆行射精 术前 术后 3月 观察组 对照组 30 23.25±4.42 21.85±2.42 3( 6.67) 2( 6.67) 10( 33.33) 30 23.29±3.23 18.29±3.23 6( 20.00) 3( 10.00) 12( 40.00) t/X2 0.982 1.263 - - - 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3.讨 论 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TURP)是当前临床治疗 BPH的“金标准” [ 4 ] 。 TURP手术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近来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 TURP手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出血风险高,术中可能因高温损伤海绵体及阴部动脉,影响患者术后性功能等 [5]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PKRP)是近来兴起的一种 BPH治疗术式 , 手术过程和 TURP相似 , 但两者原理大不相同。 PKRP无需人体为导体,主要是利用设备或仪器等离子化产生的一种混合粒子气体对目标组织进行分子离子化以及电凝, 且作用强度和目标组织的阻抗密度密切相关,因前列腺增生组织与其毗邻的组织阻抗密度不同,因此手术精确性较高 ,,被膜和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PKRP切割温度最高达 70℃,而 TURP最高温度可达 400℃,有效避免了热效能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并且 PKRP热穿透力深度小于 1mm,避免了对外括约肌,支配勃起的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降低了性功能受损风险。其接触部位凝固层厚度约 0.5~1.0mm , 低于 TURP的 2.0~3.0mm,可迅速闭合受损血管,在止血同时,凝固层薄有利于其术后坏死、脱落 , 大大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同时 , 应用钬激光碎石 钬离子发生反应后形成等离子体,其可吸收激光并形成高能脉冲离子波,可有效击碎密度较大的结石,并且激光的光热具有的凝固,止血,切割等效果,能对各种复杂结石进行有效取石。 本次研究中,两组手术时间相似,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且两组术后 3个月的膀胱残余尿量及 IPSS评分 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说明 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 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更好,但 PKRP手术远期效果更佳。比较两组的性功能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 IIEF-5术前术后评分、两组患者性欲减退及逆行射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对照组 IIEF-5评分较术前降低;此外 组间对比术后观察组 IIEF-5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勃起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可见 PKRP可有效降低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 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于老年 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且远期效果更佳,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陶凌松 , 陈弋生 , 孔艰 , 等 .大体积前列腺增生 TURP手术中前列腺包膜的意义 [J].中国男科学杂志 , 2015, 29 (11) :41-44. [ 2 ]陈孝平 , 汪建平 .外科学 [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5:570-573. [ 3 ]黄阳 ,许海波 ,邱育栋 ,李文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临床外科杂志 ,2018,26(08):621-624 [ 4 ]张河元 ,黄裕清 ,黄敏志 ,邹火生 ,邓利民 ,冯凌松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研究 [J].中国医学创新 ,2018,15(07):127-129. [ 5 ]吴建军 , 庞建 , 胡峰 ,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不同腔道手术方案的研究 .天津医药 , 2012, 40 (12) :1261-126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高流量脑脊液漏修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漏(Esposito分级3级),其中48例重建颅底过程中联合应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缝合组),58例未联合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未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脑膜缝合组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为(63.0±7.5) min,与硬脑膜未缝合组的(31.0±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硬脑膜缝合组与硬脑膜未缝合组分别有2.1%(1/48)和19.0%(11/58)的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2%(2/48)和8.6%(5/58)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2次脑脊液漏修补术及发生严重水电解紊乱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中,硬脑膜未缝合组中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下丘脑反应和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经鼻神经内镜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修补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高流量脑脊液漏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高流量脑脊液瘘 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疗效。方法选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时间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膀胱残余尿量及IP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对照组IIEF-5评分较术前降低,组间对比观察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勃起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观察组IIEF-5术前术后评分、两组患者性欲减退及逆行射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于老年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且远期效果更佳,且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手术 膀胱结石 前列腺增生 TURP PK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后高流量脑脊液漏修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生高流量脑脊液漏(Esposito分级3级),其中48例重建颅底过程中联合应用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缝合组),58例未联合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硬脑膜未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硬脑膜缝合组脑脊液漏的修补时间为(63.0±7.5) min,与硬脑膜未缝合组的(31.0±6.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硬脑膜缝合组与硬脑膜未缝合组分别有2.1%(1/48)和19.0%(11/58)的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4.2%(2/48)和8.6%(5/58)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第2次脑脊液漏修补术及发生严重水电解紊乱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2个月,1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中,硬脑膜未缝合组中的1例复发颅咽管瘤患者因下丘脑反应和颅内感染死亡,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经鼻神经内镜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修补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高流量脑脊液漏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脑肿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高流量脑脊液瘘 硬脑膜连续缝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