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汉代郡、广汉郡直到犍为郡这块地方,被中原人称为蜀国。“”的得名,《说文》说是“葵中蚕也”。这种虫子其实并不是蚕,应写作“蝎”,是一种天蛾科的昆虫。由于它一旦受到攻击,便会蜷曲起来,露出身上特殊的斑纹,很像一对毒蛇的眼睛,使各种动物望而却步。它外形似蚕,却又令人生畏,所以常被哲学家用来说理。

  • 标签: “古蜀” 中国 四川 蚕丛氏 鱼凫氏 柏灌氏
  • 简介:一、探讨缘起蜀国开明氏青铜器上,有一常见的组合式文字,称为“心手文”。手文意义明确,不外乎崇奉与保卫之意;心文究竟代表什么?则众说纷纭。笔者前曾作过初探,以为是开明氏所奉先祖或先妣之意。近则进一步探索,推知乃表示先王鱼凫氏。笔者早先略有论证,

  • 标签: 鱼凫时代 蜀国 考古工作 蜀史 三星堆文化 氐族
  • 简介:2002年,成都商业街发现战国时期的独木棺和船棺群,其中一具土型船棺棺尾有一文字,形如十字交叉的两把双头叉(如图一)。此字孙化君推测为“帝”字,意味着棺主有帝的身份。

  • 标签: 商业街 船棺 战国时期 “帝”
  • 简介:一、限制民众自由张献忠军1644年秋攻入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改变以往不建根据地的流走战略。在成都,大西政权采取了一套极端严厉的集中营式管理手段,其所以如此,实有其不得已之处。因为张军攻城之前,多事先用间谍伪装混入城内作为内应,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为了防止敌方也用这种办法,只有把整个城市变成集中营,才能百分之百保险。

  • 标签: 集中营 张献忠 政权 管理 事半功倍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