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武职纳级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明代军民、武官通过捐纳升除武职,称为“纳级”,始行于正统四年。明中期以后,朝廷为弥补财政匮乏而频繁开纳,又出现了加纳世袭、纳赀免比试、募兵升级等形式,所需财物数量则随武官地位的下降而减少。嘉靖中叶以前,纳级主要得虚衔,对武官铨选影响较小。明后期,纳级已是武官四大来源之一,朝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任用纳级武官规范,对铨选产生较大影响。纳级对打破资格,招徕无缘世职或难中武举的豪杰之士有积极作用,但整个官僚系统的腐败使纳级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实际上加剧了军队的腐败和铨选制度的败坏。
作者 曹循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古代文明》 2011年1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