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剖学研究的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主要分支命名中的应用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LCFA)主要分支命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解剖37具69侧成人防腐下肢标本,观察LCFA的起源以及其主要分支数目、口径、长度、走行分布等情况。使用三级命名法对主要分支进行命名并分析主要分支间关系。结果69侧LCFA起源于股深动脉64侧(92.8%)、股动脉5侧(7.2%)。按照三级法对69侧下肢标本的LCFA各主要分支进行命名:65侧(94.2%)出现斜向上走行的升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17 ± 0.42)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3.21 ± 0.91)cm;65侧(94.2%)出现近乎水平走行的横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00 ± 0.51)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2.9 ± 1.1)cm;66侧(95.7%)出现斜向下走行的斜支共78支,其中12侧(17.4%)为双斜支,其起始处外径(0.94 ± 0.48)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4.6 ± 2.4)cm;69侧(100.0%)出现近乎垂直走行的降支共72支,其中4侧(5.8%)为双降支,其起始处外径(1.40 ± 0.68)mm,自发出位置入肌长度(11.1 ± 4.6)cm。69侧中,采用一级命名法命名者44侧(63.8%)、二级命名17侧(24.6%)、三级命名8侧(11.6%)。结论LCFA主要分支发出位置及形态学变化较大,首次采用三级法可以准确命名各主要分支,可行性高,对股前外侧皮瓣血供解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出处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