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48例QT离散度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的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根据其是否再通分为两组,分别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记录其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者29例,未通者19例。溶栓再通组于再通后24h内QT离散度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未通组于溶栓治疗后7d方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溶栓治疗第3d末,再通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25,2.719,P均〈0.01),未通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713,2.941,P自〈0.01)。心脏事件发生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极显著高于未发生组(t=2.819,2.691,P均〈0.01)。结论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复极电活动的不均一性有关;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越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年5期
出版日期 2007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