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接受环孢素A(CsA)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初次治疗、仅使用CsA的NSA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分别填写SF-36量表,与正常中国人模型(常模)比较;并调查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付费方式、依从性、治疗前一般健康状况及治疗2年后的疗效,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关系。结果共5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男性27例(51.9%),女性25例(48.1%),中位年龄48(21~85)岁。CsA治疗2年,完全治疗反应(CR)15例(28.8%),部分治疗反应(PR)25例(48.1%),无治疗反应(NR)12例(23.1%),治疗总有效率(CR+PR)76.9%。患者治疗前SF-36量表躯体和心理健康得分差于常模(P值均<0.05)。治疗后,躯体方面及总体生活质量虽仍然低于常模(P值均<0.05),但心理健康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精力(VT)、精神健康(MH)得分高于常模[VT:(58.8±20.1)分对(52.3±20.9)分,P=0.023;MH:(65.9±17.6)分对(59.7±22.9)分,P=0.014]。不同社会背景与生活质量改善均无显著相关性。起病时体能状况评分(ECOG评分)较低者生活质量改善更大。CsA治疗有效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NSAA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常人,Cs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心理健康情况。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均可从治疗中获益,而起病较重者获益更大。
出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