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 要: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计算机是现代一种可以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现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内容,训练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计算机思维是指人们要有操作计算机的思维来运作计算机。该文主要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将计算机思维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 改革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生的计算机入门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计算机课程更是大学阶段少有的一门计算机课程。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训练,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并且可以在某些领域处理事情更加简便快捷。将计算机思维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成学生养成计算机思维,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需要使用计算机也会更加方便。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大学计算机课程一直以来是较为深奥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困难。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一般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的学习力度不如专业学生,同时,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和本身所学专业的表面上联系较少,或者说部分学科本身使用的计算机只是较少。对于本身较为晦涩难懂的学科,如果学生再不够重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对于学生学习吃力的学科,部分学校为了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会降低考试的难度,或者教师在考试前将考试的内容告诉学生。这样产生的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只是名义上的必修课程,实际地位不如专业选修课程。
出处 《教育学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