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为了促进全方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学方式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更新迭代。本文以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引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的一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数学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在往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中将会越来越复杂,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教师要极大地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计算方式多样化,忽略了计算技能的培养   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数学教学方式当中,给学生们对于一道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就教了好几种,让他们针对不同的数学题去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数学计算方式。他们引导孩子们去学习数学的口算方法,和一些看起来比较“便捷和高效”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棒的样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么多计算方式让人眼花缭乱,对于接触的知识还不多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方法是有误的。学校过于关注给学生加“量”,却忽略了去给他们培养专一的一项计算技能。 (二)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降低了老师的主导性作用   一些学校的老师不断地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以为这是一种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却忽略了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导能力去指引学生们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方向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如果没有老师指引,他们的学习可能会比较自由散漫。老师可以适当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需要老师站出来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不能一味地放任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数学的大海里探索航行,那样会迷失方向的。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较少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而数学又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过少,严重地影响了数学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数学都学不好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成了现在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教学方式一旦让学生们觉得乏味无聊,他们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降低数学的教学效果。那么,老师们可以想办法去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理念当中,对于教学方式的要求,也是希望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状态,以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小为依据,设计更加形象具体的更适用于学生们的教学方案,提出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对课堂的氛围进行烘托。
出处 《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