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审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应该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加强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电力服务的需求,最终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的技术对于当前我国各种生产单位的内部管理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将这两方面的技术与电力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电力审计工作的执行效率与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情况下确保电力企业自身也可以收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采用各种新技术的情况下,以往所采用的管理工作方法与管理思维也需要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将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1 信息化条件的特征以及优势         “ 互联网+ ” 、 “ 云服务 ” 和 “ 大数据库 ” 成了当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名词,他们改变了当下经济的呈现方式,让财经产业能够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紧密接轨,提高了原有的工作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信息集中上,即呈现形式为数据集成,区块链的兴起使得大数据的服务更加精准,信息化条件让数据的收集、合成、搭建模型、构成区块链变得非常简单,这降低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的风险,极大提高了金融和财经产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精力和成本;二是面体现在信息的共享,即相关行业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完成共享,主要表现为数据共享和及时共享,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拜托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三是对行业的要求提高,增加了从业者的压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网络和数据收集、合成、分析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在信息化条件下发挥其专业特长。         2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全新要求         2.1 电力企业需要严格考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质量         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够提升至最高水平,提高电力审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事先准备好专门的操作系统以及电力审计信息处理软件,根据管理审计工作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关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对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在应用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避免出现由于对新技术不了解而造成的盲目采购问题,节约技术投入资金。         2.2 合理控制审计成本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审计管理中的控制成本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控制审计成本作为审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审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成本支出较传统的支出项目发生了改变,除了要对传统的人员、办公经费等内容支出以外,还增加了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和硬件配置等项目,这无疑增加了审计成本。除此之外,审计项目成本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发现了相应的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人员出差的次数,从而降低了项目成本。因此,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管理人员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将审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审计成本,这是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电力审计管理面临的核心要求。         2.3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网络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审计管理思维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管理人员的从业要求,为此审计管理工作者要加快学习互联网知识,培养互联网思维,同时要注重对大数据的掌握和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会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网络录入数据资源以及审计管理平台的维护,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立起网络防范意识,遵守互联网网络公约。         3 创新审计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整合审计资源         整合审计资源指的是对电力企业投入到电力审计工作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整合审计资源可以为审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各种性质不同的审计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审计资源与联网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于各种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电力企业首先要专门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依照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有关要求,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采集,所采集到的信息最好是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审计单位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与网络化发展。一方面要依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合理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同时也要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整合审计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审计人员自身也需要充分掌握各种新型的审计科学理论与具体的操作方法,能够合理运用正规的、先进的审计技术。另外,电力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各种审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与第三方软件编程团队展开合作,自身也要掌握好数据安全、管理、维护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2 强化企业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能力,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针对电力审计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做好审计风险预防措施,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进行电力伸进前期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采集工作,并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存与存档。同时,将计算机审计情况与软禁操作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为事中审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审计工作人员应做好会计信息的整合与传递工作,完善电力审计工作的操作步骤,规范电力审计流程,降低审计风险。最后,电力企业应对电力审计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与知识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软件操作水平,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强化企业审计能力。         3.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 “ 矩阵式组织 + 头盔式管理 + 多层级联动联网 ” 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结语         信息化条件给审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审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搭建新的审计管理平台,完善平台内数据信息库,并且建立起监督机制是非常关键的。在今后,审计管理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网络和大数据的学习和利用,并且培养职业道德情怀,将有助审计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玉林 , 景妍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 [J]. 中国国际财经 : 中英文 ,2017(12):128.         [2] 蒋彩丽 . 信息化条件下电力审计管理创新研究 [J]. 纳税 ,2018(4):98.         [3] 刘金文 , 王鲁泉 . 论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创新 [J]. 审计月刊 ,2008(5):4-6.
出处 《科学与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7月0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