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某地区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西秦岭某地区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出处 《基层建设》 2018年6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