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双自主”五环节教学法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机构地区 柴庆峰河北省曲周县第三中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发展成长的示范者、导航者,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本人认为在“双自主”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求,来源于其发展自身、丰富自身、提高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的需求是调动和调适其学习动机,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毅力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新课伊始,老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习主题,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认知矛盾和冲突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愿望、需要,激活学习的动机,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鼓励学生探索,尝试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空间,不轻易铺垫,不轻易讲解,不轻易暗示,让学生尽可能去领悟、发现新知。只有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才给予适时、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只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看书自学,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在乎学生是否全面、深入地掌握了知识。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需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如看书要认真、仔细,注意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只看结语和结果,要逐字逐句地看,把结论和推导过程结合起来看,把文字说明与示意图图形结合起来看;看书与作图、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激思引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三组织师生讨论,相互协作学习学生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理解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对所学知识可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组织恰当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在讨论中,生生间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观点的交流,互相学习,互为补充、修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讨论小组应是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间的组合)。讨论也可以在师生之间展开,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索知识,让学生在
出处 《学园》 2010年10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2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