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三联指标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三联指标联合产前筛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2014年31507例孕中期妇女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二联指标检测。对2015-2016年60232例孕中期妇女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三联指标检测。将检测所得结果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相关因素输入中国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的产前筛查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出风险值。结果①2014年-2016年孕妇21-三体综合征(DS)筛查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5.08%(1599/31507)、4.18%(998/23884)、4.13%(1502/36348);18-三体综合征(ES)筛查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0.7%(222/31507)、0.17%(41/23884)、0.18%(67/36348);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的筛查高风险阳性率分别为1.05%(330/31507)、0.57%(135/23884)、0.81%(294/36348)。?随访结果表明血清学三联法较血清学二联法均提高了对21-三体综合征(DS)和18-三体综合征(ES)的检出准确性,降低了检出的假阳性率。结论孕中期妇女血清学三联指标联合产前筛查对常见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
出处 《航空军医》 2017年15期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