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基 灌 浆 饱 和 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由于不良地基土中存在较多的空隙,在自重或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容易压缩变形,产生不均匀沉降,通过地基灌浆对空隙的充填、挤压、固结等作用,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地基灌浆处理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对空隙的“灌饱”程度,灌浆后“饱和”的地基土不易出现沉降变形,“半饱”或“饿肚子”地基上多易出现沉降变形现象。笔者依据正反两方面工程实例,提出了地基灌浆“饱和论”观点。关键词:地基灌浆处理效果饱和论一、概述灌浆的传统定义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隙或孔隙,以改善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工程措施。灌浆施工技术,最早是应用在修建闸和船坞工程中,即是在压力作用下,将粘土一类的浆液灌入到闸基或船坞边墙和地板的孔隙内。以后,在修建矿井、隧洞和大坝等工程中,逐渐加以使用。灌浆材料则由粘土发展到使用水泥,由于水泥的优点很多,故水泥灌浆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1]。根据技术文献记载,在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筑坝工程的需要和发展,在大坝基础处理上才开始采用灌浆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于是在建坝的过程中,使用灌浆技术愈来愈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性的技术科学[1],运用于工程建设的许多领域,如地基灌浆处理、隧洞灌浆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科学与技术》 2012年3月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2年03月0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