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留学生对汉语隐喻性话语的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h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到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写作此论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俄罗斯留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这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词语,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来理解这些词语。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响正常的交际。而在教学方面,希望能够认识到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隐喻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指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一步促提高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作者 陈容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青年文学家》 2012年21期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