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本輯所載論文,按其内容,可分爲四組。一是戲曲有關的研究。廖可斌教授近十五年來帶領團隊合作校勘整理了近百种明代稀見戲曲,基於對原始文獻的理解和閲讀校勘的真切感受,對這些稀見戲曲文獻的價值作了系統的梳理。事實上,這中間並不是由於發現了許多被遺漏的優秀或偉大的作品,而恰恰是因爲這些以往未被關注的文獻,大大豐富了我們對明代戲曲生態及其複雜層次的認知,讓我們對戲曲發展史有了新的理解。徐芃對屠隆《曇花記》創作的確切時間加以辨析,其説法或許未必能成爲定論,但她提出最初撰成並且已經演出的劇本,與後來加上序跋刊刻的版本應有所區分,則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趙素文對晚明戲曲家陳情表生平史實的發掘,李越和程芸教授合作對清初戲曲家沈受宏事蹟加以編年,也都爲學界提供了新的認知。胡光明通過對明傳奇《祥麟現》版本的梳理,討論此劇從明末清初至晚清民國的傳抄與搬演,陳亮亮通過對清沈起鳳“四種曲”存世鈔本的系統考索,討論乾嘉以降崑曲全本戲的演出,都能在對具體個案作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從戲曲發展史的角度提出思考。
作者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2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