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盐沼和光滩CO2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于2016年6-11月,在辽河口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基地的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沼、笔架岭的盐地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中,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采集气体样品,在实验室中,测量和计算出气样的CO2浓度,估算CO2排放通量;分析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pH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涨潮前)和光滩(涨潮前)CO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187.7±649.0)mg/(m^2·h)、(362.4±146.1)mg/(m^2·h)和(91.1±21.1)mg/(m^2·h)。3种类型湿地CO2排放通量差异显著(n=24,p〈0.01),芦苇盐沼CO2排放通量最高,光滩的CO2排放通量最低。在涨潮中,盐地碱蓬盐沼和光滩的CO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27.9±90.9)mg/(m^2·h)和(45.8±21.1)mg/(m^2·h),显著低于涨潮前的CO2排放通量(n=24,p〈0.01)。各类型湿地CO2排放通量与土壤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4,p〈0.01),说明土壤盐分是影响不同类型湿地CO2排放通量的关键环境因子。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湿地科学》 2017年6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