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应用文中的人民性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蒲松龄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与人民有着广泛接触,一生穷困潦倒的作家,他的传世不朽之作《聊斋志异》在很大程度和主要倾向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强烈愿望。他“劝善惩恶”的善恶标准,主要是看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思想中强烈的人民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蒲松龄的思想就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也不是说他思想中没有消极乃至落后的成份,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长期流传不衰,因其具有强烈的人民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2年3期
出版日期 1992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