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新疆株的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carpio上皮细胞(carpepithelial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水产学杂志》 2016年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