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秋季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星载和地基遥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利用2004-2009年秋季臭氧监测仪的3级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和气溶胶紫外吸收指数(UltraVioletAerosolIndex,UVAI)平均值分别高于0.8和0.75;高气溶胶事件发生频次统计表明,AOD高值(〉0.4)频发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UVAI高值(〉1.0)频发于河北中部及南部地区;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平均AOD和UVAl分别高于0.7和0.60,而张家口、承德和阳泉3个城市的平均AOD和UVAI值分别低于0.6和0.65。作者进一步研究了2006年10月30日的一次霾事件中气溶胶的光学性质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霾由华北地区输送至渤海海域,并向东北方向输送;香河地基EZlidar激光雷达的垂直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主要集中在1500m以下,其中高浓度部分集中于650m以下,平均峰值位于285m,平均消光系数达2.15km^-1;CALIOP卫星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大气低层气溶胶类型以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为主,而高层则由于上游大气输送沙尘粒予的混入使气溶胶类型转变为污染一沙尘型。霾事件期间,香河站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的AOD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08(0.04)升高至1.17(0.14);Angstrom指数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90(0.10)升拿1.12(0.09);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的气溶胶粒子数柱总量均增加,其中细粒子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年4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