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货币中的珍稀品之——银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一、银锭及中国历史上的银锭银锭(铤),又称银两,即熔铸成锭的白银。银锭在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唐朝时称为“银铤”,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银锭是秤量货币,没有面值,它的价值就其重量和成色高低而定,一般单位为两(清代一般一两约为37克左右)。银锭的重量,可分为大、中、小锭,大锭一般是五十两左右,中锭十两,小锭则一两至五两不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新疆钱币》 2011年4期
出版日期 2011年04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