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全球低收入国家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1].美国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2],我国该数据约为5.6%[1].因妇女在妊娠期会产生生理、心理改变并且围产期全程会经历数次季节交替,同时许多慢性疾病如癫痫、高血压及糖尿病不能中断治疗,备孕及妊娠期难免需要使用到药物.美国每年600万妊娠妇女中约60%会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服用3~5种药物[3],约64%的孕妇至少服用1种处方药物[4].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同时作用于通过胎盘联系的母亲和胎儿,对母体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畸形及流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院的临床用药情况 ,对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并整理具体做法与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至 2018 年 3 月对药物实施安全的用药管理的医院内,外科临床用药的患者共 200名,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 2017 年 3 月 - 2018 年 3 月未对药物实施安全的用药管理的内外科患者共 200名,将他们分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的数据中的用药差错、用药的时间和药物的时长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内的患者用药的差错率较低,而对照组的用药差错率较高。并且药物的过期率,药物的领取便捷程度都远远比对照组要优秀。将两组大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对药物进行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会对药物的使用和临床的使用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简介:目的在对提高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整体安全性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提升西药用药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220例患者,应用西药后,均出现不良症状。对所有入选患者用药类型、不良症状类型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规范性用药方案。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用药类型和诊断结果并不相符;20例患者出现重复用药现象;23例患者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期缺乏合理性;83例患者的西药联用缺乏合理性;26例患者的用药剂型缺乏合理性;38例患者的用药剂量缺乏合理性;15例患者用药时未被当做特殊病患考虑,以至于出现不良症状。结论本院在西药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用药监管,通过深入分析不良症状诱因,并予以针对性防范,从而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救治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累计在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抽取眼科疾病患者 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较早入院的 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并划分为对照组,余下 5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其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眼科护理管理期间护理操作不合格情况、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护理操作不合格情况、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少,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观察组明显较高( P<0.05)。结论 护理安全应用到眼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护理操作不合格以及护理意外事件的出现,提升护理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眼科护理管理的首选护理方案。
简介:疫苗主动监测是20世纪末为弥补传统被动监测的不足而出现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新模式。全球范围内,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含义理解和功能定位不尽一致,具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动监测在疫苗安全性监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仍为被动监测,对开展主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解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发展,认识其不同的含义和定位,比较不同的开展形式,借鉴现有的主动监测系统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今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体系。
简介:据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局加强了药品监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药品安全乡镇委托执法工作,推动药品监管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在全市各乡镇建立了一支近3000人的执法队伍,使得乡镇一级的药品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共开展监督检查4541次,出动委托执法人员12568人次,检查药品经营单位10446家次,检查药品使用单位9279家次,检查集市1877场次;责令当场改正349家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23份,取缔无证经营药品摊贩46个,取缔非法药品宣传28场次;现场宣传889场次,接受现场宣传和咨询的群众22万余人次,现场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4万余份,通过其他方式宣传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