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拟通过取得标准CPR资质的教师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开展CPR技术培训,随机对照研究,验证“体验式学习法”的培训质量,希望达到提升学生的CPR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传播CPR文化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运用CPR技术救助更多生命。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2月选取我校医学专业在读两组学生,其中每组36人,共72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异,应该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方案上课,仅仅单纯应用视频播放、理论讲解、老师演示的授课方法。与实验组发放同一内容学习资料。实验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开展教学,选用体验式教学法中的“视听欣赏”、“角色表演”、“情景模拟”、“探究活动”等4个方面开展培训教学。与对照班使用同一内容学习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体验式学习法”在CPR教学中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增强CPR的传播和了解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PBL-LBL双轨制教学法的作用。方法 按照实习时间将2022年~2023年在我院中医科实习的学生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实习时间:2022年,应用LBL教学法,观察组:38例,实习时间:2023年,应用PBL-LBL双轨制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疾病的理解与记忆能力、沟通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应用PBL-LBL双轨制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本研究阐述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建新医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及骨折部位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4152例(4168侧)成人跖骨骨折患者,男2583例(2592侧),女1569例(1576侧);跖骨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2.89%).单发跖骨骨折2838例(2854侧),骨折AO分型中87-A型骨折1503侧,87-B型骨折1175侧,87-C型骨折176侧;多发跖骨骨折1314例,均为单侧.A组1949例(1955侧),男女比为1.75∶1;B组2203例(2213侧),男女比为1.56∶1,两组男女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9±17.8)、(41.4±15.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第5跖骨骨折发生率为最高,单发跖骨骨折部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复杂骨折(87-B型和87-C型骨折)明显增多,多发跖骨骨折病例数增多,4根、5根跖骨骨折构成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跖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高发群体;与前5年比较,后5年骨折总人数增多,患者平均年龄增高,多发跖骨骨折病例数增多,损伤严重程度加重.
简介: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10岁和21~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最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最常见。51—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最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最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最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最高。结论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最常见。
简介: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髌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及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2704例(2723侧)成人髌骨骨折患者,男1817例(1833侧),女887例(890侧),男女比为2.05∶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24.16%).骨折按AO分型,高发骨折类型为34-C型(81.23%),高发骨折亚型为34-C1型(47.74%);骨折按Regazzoni分型,高发骨折类型为B型(69.34%).A组1405例(1413侧),男女比为2.46∶1;平均年龄为(43.1±15.4)岁.B组1299例(1310侧),男女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48.6±15.8)岁.与A组比较,B组男女比降低,平均年龄升高,年龄≥51岁的患者明显增多,34-A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升高,34-C型骨折患者所占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髌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34-C型,髌骨横形骨折最多见;与前5年比较,后5年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老年患者增多,但关节内骨折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3881例(4373侧)跟骨骨折患者,男3306例(3754侧),女575例(619侧),男女比为5.75∶1;左侧1667例,右侧1722例,双侧492例;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72.44%),高发骨折亚型为82-B2型(7.34%).A组1977例(2222侧),B组1904例(2151侧),A、B两组男女比分别为5.96∶1和5.54∶1.两组患者男女比、损伤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年龄≥61岁的患者明显增多,82-A型和82-B型骨折所占比例增高,而82-C型骨折所占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跟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2-C型;与前5年比较,后5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升高,老年患者增多,但82-C型骨折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简介: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有这样一位教授——他会千方百计让前来就诊的穷困病人得到救治,每当穷困病人见到药方而无力承担医药费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换方降价,让其尽可能得到救治;每当穷困病人遇到这样那样的难事时,他总是会主动伸出手来帮一把。近20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周坐3次门诊、查两次房,先后接诊病人10多万人次,其中得到他关爱的穷困病人就有1000多人。在他的热心资助和精心治疗下,许多穷困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避免了因病而家破财空的悲剧。他就是军队“国医名师”、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凌昌全教授。
简介:摘要: 2019 年年末至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产生严重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各国人民纷纷加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当中。在我国党中央的有力统一领导下,截至 2020 年 3 月底,我国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为例,详细阐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利用医联体平台,通过 人员培训、技术支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信息共享等方式,积极发挥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和联防联控作用,在新冠肺炎抗疫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