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骨科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思维

喻罗红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人民医院甘肃省定西市漳县748300)

摘要:医学哲学是对医学科学成就总的概括,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生命活动和病程的一般规律,研究医学科学的思维方式,直至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同时研究辩证规律和范畴在医学科学中的表现,从而指导骨科医师解决在骨科疾病诊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工作体会,探讨医学哲学在骨科疾病诊治临床思维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学哲学;辩证法;临床思维;骨科疾病;诊断治疗

在骨科疾病诊治中,临床思维居于主导地位,临床思维与医学哲学息息相关。医学哲学同时也是唯物辩证法在医学研究和医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用好医学哲学有助于医师临床诊治并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促进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1.克服惯性思维,分析具体病症

骨科临床工作复杂多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分析具体病症、提高诊治水平。将矛盾论应用于骨科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中,应掌握两个方面:第一是具体病症具体分析,防止套用固定的诊治方式,即克服惯性思维模式。惯性思维模式总是依赖现成的规则和已有的习惯来思考问题,不符合事物矛盾变化的客观进程,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认真克服。就拿小儿骨科治疗来讲,长期以来由于惯性思维,人们往往认为儿童只是成人的一个缩影,只是身材较小,体重较轻,其他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儿童是在不断的生长发育的,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性能都在不断变化,与成人骨骼不同,它既能使一些骨折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也能使没有畸形的骨折愈合后出现畸形和肢体的长短不等。目前由于小儿骨科发展的不平衡,很多的小儿骨折创伤都由成人骨科医师兼治,部分年轻医师往往套用成人骨科的观点来处理。以至于在诊断中将常出现的一些骨骺损伤骨折(X片不显示)漏掉了,而把一些正常变异的X片显示误诊为骨折进行治疗。在治疗上,常出现很多不需手术的骨折病人接受了手术,其中有一些病儿由于手术时损伤了生长结构(骺板)而日后产生畸形。殊不知小儿骨折创伤有其特点,大多数骨折可以用手法复位的方法来治疗,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骨折复位“效果不佳”遗留有“错位”,儿童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塑性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畸形自行纠正[1]。

第二是突破本科室专业知识的局限,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鉴于长期以来,由于医学分工的精细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造成了临床医生主要是单科思维的局限性。面对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仅靠单科思维的分析、判断,往往不能取得最佳的诊治效果,在遇到复杂骨折病人的时候,因此类骨折病情复杂,处理上矛盾较多,加之单科思维的局限性,治疗上常常顾此失彼。有的合并伤从一开始就成为被骨折掩盖的主要矛盾,不被重视;而其他的一些合并伤往往在急诊时以次要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实质上这些合并伤伤后已经形成,是逐渐发展扩大的。比如临床上常见的耻骨骨折,单纯的耻骨支骨折仅仅是短期的痛苦与活动不便,在诊断及治疗上并不复杂。但如果仅局限于本科疾病的诊断,忽视了有可能出现的合并尿道损伤,则可引起严重得多的早期和后期治疗困难。又如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股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这些损伤并发症往往比原发损伤严重的多,但由于一开始并无迹象,容易被忽视,往往因治疗不当造成后期治疗的被动,增加了病人痛苦,还有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

2区分现象与本质,减少、防止误诊误治在诊断疾病时,应辩证地把握主要病症与次要病症,阳性体征与阴性体征,显性体征与隐性体征,原发病与继发病,现病史与既往史,局部与整体,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因果转化等关系。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治疗方案的动态变化.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分析方法,在骨科临床实践中,必须注意区分真象假象,特别是注意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中的相对性因素。相对性因素因为时间紧迫,而难免有疏漏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急诊骨科创伤病人的检查及处理,有些医师经常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忽略了某些重要体征。还有就是在体检技术上存在着水平差异,就拿骨科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直腿抬高试验[3]来说,医师之间操作方法很不相同,并且有些年轻医师甚至将其与某些神经系统检查相混淆。辅助检查同样带有相对性,它不能完全代替临床思维的作用。部分骨科医师过分依赖CT检查而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去做细致的病史分析和体检,仅凭手中的CT报告就去决定治疗方案。实际上,单纯CT检查并不完全可靠,必须结合临床判断,才能提高治疗的准确性[4]。

在防止误诊误治方面还需要防止思维的静止性:疾病都有发展过程,应在动态中认识。体检及X线,都只能显示一个在伤后的静止创伤的情况,要把静止印象还原为形成创伤过程的运动状态,再进一步考虑创伤局部在伤后的解剖特点,进而发现其进一步运动趋势,如不了解老年患者股骨颈的“外展”“中间”“内收”的具体机制,而误认是由“内收”“外展”“应力”造成的两种类型,就会忽略“外展”型骨折可以发展为“内收型”骨折,可能放松了治疗与观察。同时还要防止思维的主观性:不能仅凭借病人的主诉,不做全面检查,通过电话来做“空中诊断”。再者要防止思维惯性:长期处理某些疾病,习惯于将某一个人诊断为一定范围内的某个类型疾病的诊断,限制思路开拓。最后是防止思维简单性:疾病是个复杂过程,不应迷信仪器设备,从而缺乏主观能动性。要将疾病的诊断明确视为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既不能犹豫不决,无端拖延,又不能只顾当时,不看发展。如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舟状骨骨折,最初X线片难以判断,1-2周后,骨折断端骨质吸收才可以显示,还应考虑到伤情还可能进一步演变,要认识到治疗的开始并非意味着诊断的结束。3不断深化认识,突破“不治之症”人们对于医学科学的认识,是在反复性无限性的不断循环中不断深化的,有些疾病人们今天只能“知其然”,直到明天才能“知其所以然”。

因此,要辨证对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问题,既不能轻易手术,也不能一味保守。所以在医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经验的思维和理论的思维是相互转化,融为一体的。一方面是依据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在联系实践的思考中,形成临床经验;另一方面是临床医师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去解决具体问题,并升华为医学理论。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7-148

[2]刘奇,贺新华,陈九龙.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3]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