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郁滞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采用温法联合手法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郁滞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85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中患者仅采用手法乳,观察组中患者采用温法联合手法乳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郁滞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温法联合手法乳效果显著,且治疗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痈 温通法 急性乳腺炎 手法通乳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32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63),对照组采用麝香心滴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血脂水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均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1]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心绞痛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并且可以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麝香通心滴丸 解郁通脉汤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32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63),对照组采用麝香心滴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血脂水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均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1]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麝香心滴丸联合解郁脉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减少心绞痛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并且可以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麝香通心滴丸 解郁通脉汤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肠润对照聚乙二醇4000(福松)对老年人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60岁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前后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SCBM)≧3次的患者比例、Bristol大便分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4周治疗期间平均每周SCBM≧3次的患者比例治疗组为43.3%,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粪便性状变为Bristol大便分型4-7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改善粪便性状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润和聚乙二醇4000(福松)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性便秘患者的排便习惯和各种症状,而肠润通明显优于聚乙二醇4000(福松)。

  • 标签: 润肠通 老年便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注射用血栓的药学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收治时间2020年1至2021年12月。计算机抽号分组,分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用注射用血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血清Hcy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注射用血栓通 治疗效果 炎症因子 血清Hcy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麻醉恢复期体温给 患者带来 的影响与护理 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全麻手术患者 216 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8 例,对照组实施术中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体温、血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5);研究组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率为 3. 70%,低于对照组的 18. 52%(P< 0. 05);研究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维持术中体温,加快全麻术后恢复,降低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可推广。

  • 标签: 术中低体温 麻醉恢复期 体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腺瘤患者中采取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可以很好的切除甲状腺瘤,患者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 甲状腺腺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血容量性休克是人体血量大量流失后出现的休克,在血液流失中,机体内组织和器官将得不到血液的滋养,出现损伤或衰竭的情况。临床对于此类疾病患者,会以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生命挽救也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综述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 手术室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用药干预是否取得成效,是否需要调整干预方式。方法 2018年 10月 -2020年 3月,每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质控科、医务科、消化内科、五官科、骨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妇科、中医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和药学查房时发现的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提出干预,干预对象为医生、护士和患者。

  • 标签: 用药干预 成效 干预方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PACU内的全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有无体温发生为依据分成甲组(n=100,非体温)和乙组(n=100,体温),对导致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乙组进行体重、BMI、基线体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仰卧位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U期间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麻醉时间、仰卧位、BMI、出血量。结论:全麻患者PACU期间容易出现体温,需要高度关注和准确识别,明确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

  • 标签: 麻醉后恢复室 全身麻醉 影响因素 低体温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品管圈(QCC)在降低早产儿入院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70例,按照出生时间先后,1月~6月出生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共37例;7月~12月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共33例。 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早产儿体温发生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共有16例早产儿发生体温情况,发生率为43.24%,观察组中共有6患儿发生体温情况,发生率为18.18%,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体温早产儿平均(4.38±1.85)h后恢复正常体温,观察组体温早产儿平均(2.87±1.42)h后恢复正常体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所有体温早产儿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QCC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早产儿体温情况的发生,保障早产儿健康发育成长,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医院 药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应用离子聚凝胺控制血液细胞质量对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水平。方法:此次实验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1日征集于我院体检科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标本100例,根据其血型、年龄等的不同分为4个配对组,随后将4个配对组内的标本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离子聚凝胺控制干预,对照组作为全空白组对照,随后对两组的血液检测指数及相关诊断的灵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受到观察的100例血液标本中,研究组内血液标本指标结果的变异度更小、可靠性更高;同时其在输血检验中的灵敏度更高。结论:在检验科的输血检验中应用离子聚凝胺控制能够减小临床中的实际误差,提高诊断效率以及诊断的灵敏度。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检验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高磷血症是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加重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影响长期预后,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通过饮食降低每日磷摄入量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 标签: 高磷血症 慢性肾脏病 低磷饮食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疏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予扩容、神经细胞活化剂、抗凝等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广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腔镜下输卵管液治疗不孕不育的可行性与整体效果,为不孕不育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n=86),进行试验1组、2组随机分组。试验1组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液治疗,试验2组采取常规法输卵管插管液治疗。对比试验1组以及2组不孕不育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下床时间以及临床疗效、妊娠情况。结果2组不孕不育患者组间手术临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1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试验1组,自然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P<0.05。结论对比常规法输卵管插管液,宫腔镜下输卵管液治疗不孕不育整体效果更佳且提高了患者的自然宫内妊娠率。

  • 标签: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 不孕不育 手术指标 手术效果 妊娠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受血及供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盐水法检验。观察组实施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结果:在检验方法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对比方面,观察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01±0.11)、(0.81±0.09)、(0.90±0.07)、(1.18±0.10),对照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52±0.19)、(1.11±0.21)、(1.38±0.19)、(2.91±0.35),观察组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在受血及供血者的输血检验过程中,检验时间得到缩短,检验准确度更高,检验稳定性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参考。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受血及供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盐水法检验。观察组实施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结果:在检验方法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对比方面,观察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01±0.11)、(0.81±0.09)、(0.90±0.07)、(1.18±0.10),对照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52±0.19)、(1.11±0.21)、(1.38±0.19)、(2.91±0.35),观察组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在受血及供血者的输血检验过程中,检验时间得到缩短,检验准确度更高,检验稳定性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参考。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过程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