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对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张双双

安徽省亳州谯城区州东分校 236800

摘要:由于年龄影响了他们对社会全面正确的认知,导致了他们存在着许多的心理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在充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个典型的案例,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不良行为,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 人格 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 个案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由于各方面原因影响了他们对世界全面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他们存在着心理健康。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

1、 气质领域

人的气质分为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和胆汁质,根据大量观察和科研,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气质倾向以黏液质和仰郁类型的居多,而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数较少。

2、能力领域

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相比,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强,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了依赖性,对学习和生活被动。虽从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在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兴趣领域

由于低年级学生兴趣发展受主动接受能力影响很大,他们常常对新的事物更感兴趣。比如学生非常喜欢听儿歌,比较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

4、性格领域

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性格方面也有鲜明的特点,多数低年级学生表现为自私、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懒散;在心态方面容易出现极端的情况,表现为过度的不自信;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表现为依赖性、不果断性;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敏感、消沉、仰郁。

充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我们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其潜意志力,充分调动其人格发展的积极因素。

(二)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人格发展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非是与生俱来。除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低年级学生一出生就注定了其人格特征,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类型,环境都会对他们的形成重大的影响。

1、生活环境对低年级学生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特别是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由于许多家长都是在外打工,导致孩子在家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早期教育没有及时跟上,许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补偿他们的所失。低年级学生由于在家里受局限,无法得到外界足够的刺激时,就极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体来寻求刺激,从而使许多低年级学生慢慢地形成了暴力倾向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将会影响个体积极探索外界环境,害怕并拒绝接受新事物。

  1. 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的人格的构建。

由于现在离婚率持续上升,社会环境的设计都是按照标准构建的,如公共设施、交通道路等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失去安全感。社会的舆论对6-8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种种偏见,也都会影响低年级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如:离异儿童,留守儿童等。

2、低年级学生自身对留守的接纳情况也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的人格构建

一旦低年级学生建立对“留守”的客观正确的认识,他就很好地接纳自己不满,从而有助于构建自己健康人格特征。

  1.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

(一)、探索开展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具有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二)、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类型的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分析他们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三)、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充分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有针对性提出教育措施和治疗方法,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任何对策和治疗方法都会行之无效。

三、个案研究

小学低年级应特别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对外部世界无法正确认识,从而影响他们对外界的沟通与交流。随着他们的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产生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致使他们心理沮丧,自我贬值,自认为父母不该生,不该养,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受罪。即使接受了教育又有什么用,还不一样没出息?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他们失去了信心,对这个社会不满,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要教育好他们,使他们有自信感,能够自力更生,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针对个别低年级学生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处方式教学法进行探讨,力求将低年级学生内心充满自信。

处方教学法又称治疗教学法,这是欧美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法,是美国的波特于1965年提出的。所谓处方教学法,是因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很类似于执业医师开处方治疗病一样,这里指教师工作组和专业人员团队,根据教育诊断或综合评估所得的全面资料,为学生设计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发现和转介。当教师发现学生有学业或非学业问题时,把他转介给学校心理老师或相关人员。

  2. 诊断和报告。学校心理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经过仔细诊断,写出诊断报告,开处方,共同研究探讨。

  3. 治疗和执行。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根据处方建议改变教育条件,安排一个符合低年级学生个别需要的教学环境,以检测教育效果。

  4. 评估和修改处方。教师工作组或专业人员团队随时检查处方执行情况,如果效果好,则由学校心理学专家或相关人员根据评估效果,补充或修改处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效果,直到学生得到缓和或解决。

例如:我班的学生支雨婷同学,她本来是一个像其他儿童一样聪明活泼,天真无邪的学生。可是他6岁上学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家里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无论生活上和学习上,爷爷奶奶对其溺爱。导致对任何事情只要得不到就哭。现在在州东分校读四年级,在上课期间我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不满,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不满,像骂同学、拿别人东西、经常完不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在这种发生以后,我采取了处方式教学法,经常对他教育,进行心理补救。

发现这种现象以后,我找到了学校心理老师,共同研究,认为支雨婷同学由于家庭带来的种种不满,没有自信心。要解除这种障碍,需要通过教育使他接受和面对现实,尽快融入集体中。

经过一段时间为了帮助她克服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错误的行为给予谅解,并给他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班级以得到锻炼机会,让他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去享受快乐,从而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乐趣。

为了激发与鼓励她,我安排她担任班级里的音乐课代表。由于该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特地安排她作为音乐课代表。负责班里的音乐活动,在2018年的“班级”联欢会上,由他负责的歌曲加手语《感恩的心》赢得了年级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从而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件事对她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使她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希望。

从此她变得开朗活泼了,爱学习爱劳动,尊敬老师,并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现在支雨婷同学已有很大的进步,我坚信他以后会做的更好的,会更加的融入这个班集体中的。同时也体现了我们采用的补救教育法的效果。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一员,会存在形形色色的心理健康,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与探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使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融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郑信雄《如何帮助情绪困扰的孩子》 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9年版

2、张厚粲《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