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角下云南省流动儿童入园难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3

教育公平视角下云南省流动儿童入园难策略研究

杨忠清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1700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激增的适龄学前流动儿童,让原本就人满为患的幼儿园班级不断增多,班额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分布不均衡,准入门槛高等现状,让学前儿童只能选择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高昂的费用又加剧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着眼于学前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政策、资金、大力兴建公办幼儿园和更新流动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

一、研究背景

二孩政策的放开已经有6年之久,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出台相关法案,鼓励人口生育,在国家大政策的背景下,新生儿总数不断增加。庞大的人口基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也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前教育资源的争夺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数量剧增,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工作、生活,其子女在城市读书,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特征日益显著。[1]外来人口的后代成为一个不可轻忽的复杂群体,留在故乡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农村学前儿童成为学前留守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学前儿童成为学前流动儿童。由于户籍等原因,当前的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全部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需求。

云南省位居西南边陲,四周高原纵横,复杂的地理环境不仅制约了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同样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云南省与国内发达省份、云南省省内间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2018年云南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9%,但省内怒江州福贡县,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未入园农村幼儿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66.06%;而陕西省在 2016年,全省入园率就已达到 96.9%,迈入全国前列。云南省同比西南地区其他省份,其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四川省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82.14%,贵州省在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85%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重庆市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87.05%[2]

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3-6岁流动儿童他们在城市中能否和其他本地幼儿一样享有低价、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他们又在融入本地幼儿园中遇到那些困难?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调查。

二、学前流动儿童现状

(一)入园率较低

各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反映,目前其子女在接受学前教育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入园难、入园贵。以上海为例, 调查显示,56.2%的来沪务工人员认为存在入园难的问题,而能够入园的民办幼儿园又面临师资短板。[3] 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外来务工子女上幼儿园的不超过六成,如北京、江苏和上海农村户籍流动儿童的入园比率分别为59.2% 、58.5%和56.5% ,而在南京农村户籍3~6 岁流动儿童的入园比率更低。[4]云南省昆明市截止2019年底,全市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随迁子女共37.37万人,公办学校就读女子21.51万人,民办学校就读子女15.86万人。其中,幼儿园随迁子女在园幼儿7.61万人,公办幼儿园0.89万人,占随迁子女在园幼儿的11.64%。虽然全国学前儿童入园率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流动儿童不能和当地适龄幼儿一样享受应有的学前教育。云南省昆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流动儿童入园率更低,流动儿童享有公办优质教育比例非常更是少之又少。

  1. 入园质量不高

我国进入公立园的学前流动儿童不到三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对北京市12 所主要接收流动儿童的幼儿园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北京市流动儿童幼儿园的最大问题是管理失当,质量堪忧。[5]作为云南省学前教育最为雄厚的省会昆明,截止2019年底,全市1407 所幼儿园中,公办407 所,在园幼儿7.18万人,教职工0.78万人,专任教师0.52万人;民办幼儿园1000所,在园幼儿17.43万人,教职工2.31万人,专任教师1.11万人。云南省已经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文件,但公办幼儿园依旧无法满足流动儿童上学需求,且公办幼儿园对入园有着严格的户籍要求,不少流动儿童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差异较大,流动儿童未能和当地幼儿一样公平的享有学前教育资源。

(三)入园门槛较高

全国各地进入公办幼儿园的门槛较高,2017年北京公办幼儿园在招收新生时都要求在登记信息时携带户口本、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儿童身份证或出生证、儿童卫生保健接种证明以及特殊证件,大部分公办幼儿园的入园简章上还写明需要本地户籍。云南省某办公幼儿园的招生条件为持有常住户口(户口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为有效)的适龄幼儿;因动迁原因,户口暂未迁入居住地,且具有有效动迁证及招生区域内居住证明的,可安排到对口地段的幼儿园就读;持有房产证(产权人是幼儿父母或幼儿本人的为有效)的适龄幼儿,可安排到对口地段的幼儿园就读;幼儿本人暂无本地户口,但父母一方具有上述范围内常住户口的,按父母一方的本地常住户籍地做统筹安排。

  1. 学龄前儿童入园难成因

一是适龄学前流动儿童家庭逐渐增多。《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 报告(2016)》显示,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在流动人口群体中占比最大,他们会在城市生活,未来将有更多新生命在城市诞生,他们的孩子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6]

二是公办幼儿园分布不均衡,高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过高。云南省在实施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虽然在办园数量和水平上显著提升,但各城市间普遍存在学前教育失衡的问题。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后,全国掀起民办企业办园的热潮,大量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由于缺少后续的配套政策,导致这些民办幼儿园盲目的挤进学前教育行业市场。随着城镇化加速,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适龄幼儿激增,幼儿园班额不断扩大。在公办幼儿园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公办幼儿园入园门槛高的情况下,大量学前流动儿童只能涌入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民办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的高消费又让普通家庭难以为继。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尽管我国政府很早就开始关注学前儿童受教育的公平的问题,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保护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但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不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政府又对3-6岁学龄前儿童关注的时间较晚,因此,无法保障每一位学前流动儿童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学前流动儿童入园难解决策略

(一)明确政府责任,确保学前流动儿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一是进一步明确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大量学前流动儿童涌入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一般都由市场定价,以营利为目的,而大多数学前流动儿童的父母收入较低,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流动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当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并针对家庭贫困的流动家庭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给予适当的学费减免或者经济补贴,让学前流动儿童不再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二是降低入园门槛,促进优质民办幼儿园转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稀缺是当下学前流动儿童入园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的户籍制度和较高的准入条件,这都让学前流动儿童对公办幼儿园望而却步,城市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衡也让更多的学前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云南省在《云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学位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创新公办幼儿园的办学形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鼓励复制公益性幼儿园,这些举措都在为兴建优质公办幼儿园铺平了制度基础。大量兴办公办幼儿园后,还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研讨如何降低学前流动儿童的准入机制,让学前流动儿童在起点上与当地幼儿一样能够享受到性价比较高的公办学前教育。

三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逐渐成为每个城市不可忽视的一个庞大群体,二胎政策的开放让本就人满为患的幼儿园雪上加霜,民办幼儿园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扶持支持民间力量办学的同时,还要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并及时出台关于学前流动儿童入学的法律条文,保护其受教育权相关举措,,公共财政应多投些到学前流动儿童的教育上,让学前流动儿童家长能够不为入园难、入园贵担忧。

(二)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品质和水平

目前市场中各种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托幼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种种隐患;这些机构对教师的要求不高,部分教师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教师的水平更是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流动性大。调查显示,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为中专到大专,部分还是非全日制学历,有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许多教师工作负荷高、工资低,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缺乏长久的职业规划和稳定的从业愿望。

笔者也访谈了几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她们反应公办幼儿园没有国家经费保障,只能提高幼儿的学费,但即使较高的收费,也难以维持幼儿园的各项开支,不少优秀教师也感到在民办幼儿园不稳定,看不到未来,选择跳槽到公办幼儿园,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民办幼儿园收费高,但留不住教师,其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自然也就无法与公办幼儿园相比较。

因此,完善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幼儿园的设施方面,政府也要相应的给予民办幼儿园一定的支持,更新其软硬件设施。对于设置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也应及时取缔。幼儿园应通过园内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准入门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

(三)更新流动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

流动家庭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她们对于子女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由于其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不少孩子常常会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而不停的更换幼儿园,这也导致孩子要不断融入新的集体,让孩子疲于适应新的环境,缺乏求学稳定的求学环境。学前流动家长由于繁忙的工作和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其对于孩子的发展与沟通能力较为欠缺,急需建立专门的教育指导服务系统,为流动家庭提供相关服务。

参考文献:

[1][3]杨东平 . 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 2016 )[ M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2 、 70 、 44.

[2] 卢迈、方晋、杜智鑫、曹艳、武志平、周想、梁博姣、段天雪.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1):98-100.

[4][5][6]国家卫生计生委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 EB / OL ] .https :// www.ssap.com.cn / c / 2017-03-29 / 1052696.shtml , 2017-03-29.


60c9a2e053fff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