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8
/ 3

实验室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实例分析

吴雅丽

江苏省徐州环境监测中心,徐州 221000


摘要:本文以实验室项目为例,从项目的污染来源、防治措施、监测内容、评价标准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对该类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药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Cases for Laboratory project

WU Ya-li

(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Xuzhou 22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took a Laboratory projec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spects of pollution sourc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onitoring cont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results evaluatio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cceptance monitoring for such project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Laboratory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eted acceptance monitoring


高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可达几千乃至几百万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是由许多简单的、相同的称为链节(单体)的结构单元,通过化学键重复连接而成。高分子材料具有一些特有的加工性能,如良好的高弹性、耐磨性、化学稳定性等,这些加工性能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提供了适用多种加工技术的可能性,也是高分子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因此,高分子材料的试验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3]。实验室项目虽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如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污染和纠纷。本文以某科研企业实验室项目为例,对其主要验收内容及关注问题作分析,以期为同类型项目的“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 项目基本情况

某科研企业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实验及测试实验,于工业区内新建厂房,建设高分子材料研发实验室项目。项目研究对象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及添加剂等。

  1. 项目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处理和排放

2.1废水

项目水槽冷却水和冷凝回流水循环使用,不外排;设备前两道清洗废水作为危险废物收集并委外处置,不排入下水道;项目实验产生的后道清洗废水进入中和、沉淀、分离池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2.2废气

项目产生挥发废气的反应过程均处于密闭反应釜中,产生废气的实验工序均在通风橱柜内与集气罩收集范围内进行,通风系统于实验开始前开启,实验结束后方可关闭,一直处于负压状态。实验废气由通风橱与集气罩收集后经干式酸气吸附剂+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再由大于15m高排气筒排放。

2.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为实验室内设备和活性炭吸附设备配套风机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机械噪声。项目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各设备合理布局,同时采取减振、隔声等综合性降噪后传播至外界,项目夜间不生产

2.4固体废弃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其中危险废物包括离心滤液、报废溶剂和前二道清洗液,实验固废,废活性炭,废干式酸气吸附剂。危险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相应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测试固废,收集后暂存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存放于垃圾桶内,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2.5环境风险

项目风险潜势为I,环境风险影响较小。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为化学品的小规模泄漏和火灾等,通过采取风险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确保火灾、泄漏等风险事故对外环境造成环境可接受。因此,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可防控。

企业应加强管理并按本报告要求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小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带来的危害。

  1.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3.1废水

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项目实验产生的后道清洗废水进入中和、沉淀、分离池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中三级标准及其排入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3.2

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目运营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实验废气,非甲烷总烃、甲醇、丙酮、氯化氢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93-2015)表1标准,乙酸乙酯和臭气浓度执行《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中相应排放限值。

3.3噪声

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项目夜间不生产,昼间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1. 验收监测内容

4.1废水监测

表1废水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周期、频率

监测方法

废水总排口

pH、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

监测2天,

每天4次。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重量法GB/T11901-1989

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

重铬酸盐法HJ828-2017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501-2009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

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

红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

4.2监测

表2 废气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周期、频率

监测方法

实验废气排放口

风量、浓度、速率,非甲烷总烃、甲醇、氯化氢、丙酮、乙酸乙酯、臭气浓度

监测2天,

每天3次。

气相色谱法HJ38-2017

气相色谱法HJ/T33-1999

离子色谱法HJ549-2016

气相色谱-质谱法HJ734-2014

气相色谱-质谱法HJ734-2014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

4.3 固(液)体废物监测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委托处置,处置率100%,无需监测。

4.4厂界噪声监测

表3 厂界噪声监测方案

监测点编号

点位名称

监测因子

监测周期和频次

监测方法

1#

南厂界中心外1米

等效声级(A声级)

监测2天,昼间监测1次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

东厂界中心外1米

3#

北厂界中心外1米

4#

西厂界中心外1米

4.5环境质量监测

环评和批复中不涉及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故无环境质量监测内容。

  1. 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

5.1监测期间生产工况

验收监测期间,各生产设备及配套处理设施均运行正常,工况稳定,验收测试时工况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负荷以上。

5.2废水

项目废水总排口排放pH、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中三级标准及其排入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5.3

有组织废气实验废气排放口产生的非甲烷总烃、甲醇、氯化氢、丙酮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中相关排放限值要求。乙酸乙酯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及臭气浓度均满足《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中相应排放限值要求。

5.4噪声

厂界四周昼间噪声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5.5环境风险

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包括化学品泄漏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燃烧过程会产生次生CO、NOx 污染以及灭火会产生事故废水。但由于项目各风险物质贮存量较小,且在风险防范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一旦泄漏,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企业应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及时用麻袋等应急物资对火灾区域进行围堵,可将事故废水控制在各房间内,最终可将事故影响范围局限在厂区范围内。

  1. 验收监测几点问题和建议

项目为实验室项目,试验规模较小,所用原料量及产生的废气量均较少,故本项目未对无组织废气进行监测,但仍应加强对无组织废气的处理和收集,可通过车间集中收集、加强设备密封等措施进行降低和处理。

项目废水虽比较简单,产生量也较少,但在进行环保验收勘察时,仍应严格对照环评批复,检查是否真正落实雨污分流、规范设置污水排放口等要求。

本项目主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实验及测试实验,为小试规模研发实验室项目,不涉及生产,不满足“中试及以上规模的研发机构”条款,故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不列入总量控制范畴。

建议企业进一步落实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措施投资,将环保投资主要用于活性炭吸附装置,建设危废暂存间,与危废处置单位签订危废处置合同,落实降噪措施等。


参考文献

[1]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 033(004):254-256.

[2] 王黎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003):82-85.

[3] 张枝苗, 高炜斌, 王自瑛.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