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琴主任治疗哮病的经验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郭玉琴主任治疗哮病的经验介绍

杨洁

杨洁

(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郭玉琴主任运用中医治疗哮病,急性期以中医多种特色治疗配合汤药,缓解期以用药指导与健康宣教同步,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郭玉琴;哮病;经验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哮证”的范畴。究其病因,涉及五脏、六淫、七情、饮食等;病情复杂多变,哮喘持续状态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西医治疗哮喘以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虽然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快速减敏,但却存在导致患者肺功能降低、发生反应性痉挛等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虽能有效地改善哮喘导致的炎症,但其副作用却非常明显。而中医重视整体调节,用中医疗法治疗哮喘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经验丰富等优点。其具体表现在中医疗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发作时的症状,并且可以通过扶正的治疗达到祛除宿根、控制复发的目的。郭玉琴老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治疗哮喘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患者急性期以中医多种特色治疗配合汤药,在患者缓解期以用药指导与健康宣教同步。郭玉琴老师用这种疗法治疗哮喘已有多年,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哮病病机的认识

中医医家多认为,哮病的发生时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七情等因素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而郭玉琴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哮喘发生的病机是脾肺气虚,痰瘀互阻而致肺失宣降。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失于运化,聚湿为痰;肺虚失于固表,易受外邪侵袭。哮喘多为夜间发作,辨证为阳虚,阳虚则血瘀;加之哮喘常反复发作,“久病必瘀”,故常表现为痰瘀互阻于肺而发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故肾气不足,失于摄纳,肺气上逆而发哮病。并肝郁气滞,气机上逆,肺失宣降亦发哮喘。可见,哮喘的发作与五脏相关,以痰瘀阻肺为标,以脾肺气虚为本。

2辨证论治

2002年世界有关专家重新修订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出了全球哮喘的最新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参照GINA有关文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之路,重新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郭老师根据上述指南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疗哮喘的中医疗法。其具体为:急性期郭老师配合中医特色治疗缓解症状,如穴位针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辩证分型为寒哮、热哮,分别以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加减。在缓解期,根据病人体质差异,辩证施治。特别是针对哮喘反复发作者,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以扶正主,祛邪为辅,扶本固肾。从肺、脾、肾三脏着手调治,采用补肺、健脾、益肾三法。

2.1寒哮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咳嗽、咯吐白色泡沫性痰、口不渴、恶寒怕冷,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以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以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以下气平喘之主。

2.2热哮症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痰色黄稠,咯吐不利,口渴喜饮,汗出、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临床中常加黄芩、贝母、瓜蒌等。同时,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用药时,润肠通便或泻火清热,亦可达到宣肺平喘之功效。

2.3缓解期属肺虚证型的用“玉屏风散”加减;属脾虚证型的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属肾虚证型的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加减。根据哮喘常夜间发作,阳虚血瘀,痰瘀内阻的病机,郭老师针对哮喘反复发作的患者多加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黄芪、当归、川芎、干姜、丹参、桃仁、红花等。长期服用可增强体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并可通过肺俞、心俞、膈俞、天突等穴位贴提高强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发作。

针对哮喘的健康宣教,除给予生活上的指导外,还保证教会每个病人做呼吸操,提高肺功能,使患者自身锻炼和临床用药同步进行,双管齐下,预防发作。

3个案举例

患者王某,女,46岁,以“间断喘闷,喉中哮鸣有声6年,发作并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每次哮喘发作均在社区诊所输液,从未正规治疗。入院时喘促,痰多为白色泡沫痰,闷气,喉中哮鸣有声;伴四肢无力、气短、怕冷、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细。辨证为脾虚湿盛,以苓桂术甘汤合小青龙汤:麻黄10g五味子15g细辛3g干姜10g桂枝12g云苓15g白术12g半夏15g白芍10g甘草6g。配以双肺腧穴穴位埋线平喘。三日后喘闷改善,喉中哮鸣音消失,痰量减少,易咯出,气短乏力改善,查舌质淡苔白,脉滑细。仍以健脾补气为主,以参苓白术散为用,服七日后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