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协讲堂第十期分享一流科技期刊办刊经验

 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8月3日,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第十期刊协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Light》(《光·科学与应用》)常务主编白雨虹,就如何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做了线上分享。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主持讲堂活动。
  《Light》创刊于2012年,当年便发表论文22篇,包括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院士文章10余篇,创刊一年即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15年,《Light》影响因子14.6,是中国首本进入世界期刊总榜百强的期刊。到2020年,《Light》连续5年影响因子保持在13以上,连续5年居于国际光学期刊前三位。
  如何迅速在国际学术领域引起关注,为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打开窗口?白雨虹分享了三点宝贵经验和做法。
  首先,面向国际建设办刊队伍。《Light》从海内外遴选高水平科学家组建国际化编委会,设置“年度最佳编委”的竞争机制。同时,注重培养科技期刊主编、优秀办刊人才、优秀青年科学家。其次,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回归科研本质。《Light》近年来将发文重点放在重要科学问题、国家重大需求、国计民生大事以及国际首发首创四大方面。最后,《Light》在发展过程中超越论文本体,追求为科学家与科学研究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从服务科研做起,向促进乃至引领科研努力。
  未来怎样把一流科技期刊办成“卓越”期刊?白雨虹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学术期刊的内容产业要加快向数字化转移、向线上聚集;如果做不到稿源充分国际化,将是最大的危机;要与时俱进地设计并实施吸引优质人才的薪酬体系。
  吴尚之在总结时表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目标之高,难度之大,非比寻常,需要我们这一代期刊人付出艰辛的努力,高起点追赶。《Light》从零起步,直接对标国际化高标准,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面向国际建设办刊队伍,其编委、作者、编辑三支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借鉴;二是回归科研推出创新成果,一流科技期刊要用一流的文章和一流的科研创新成果来衡量,这从根本上提升了期刊论文的质量和办刊水平;三是加强服务深化交流合作,在杂志和读者、作者之间,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科学研究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不仅做到了服务科研、反哺科研,也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传播力。